我們不知不懂的事物,著實太多,但不知不懂是痛苦的,因應之法,假設也。
假設卻令人不去確認真相,退步之源,反智之本也。
但老是想要確認一切,也是浪費時間,而且太多事情,轉瞬即逝,根本無法確認;再者,凡事必須確認,何來創意?
能確認的確認,不能的,大膽假設好了;但要記著的是,假設就是假設,並非事實。
看到整體是好,因為能看到事物之互動關係。
但整體只是一幅簡化的地圖,細節欠奉,而且更看不通事物之間實際如何互動;看不清細節,如何看得準;看不通互動關係,如何掌握調整改進。
看到整體後,再回到部份,才為上策。
你現時能看到的,當然是結果,但它同時也是另一個結果的起因!
今天的因,明天的果;發展,是要得到不一樣的果。
問問自己:現時的情況,能導致什麼其他結果呢?
我們看到的,只是結果。
起因,已經過去了,無法看到。
不知起因,難於解決問題,更難於趨吉避凶。
慣性的結果,就必有慣性的起因;超越慣性的結果,便是發展。
只看到部份,思想、行動只能片面。
看到更多,看到整體,便能突破原有的局限,這才是真正的發展 Development,否則在原本片面的情況下,想到更好的方法,那只是改進 Improvement 而矣。
想更掌握整體的思維,不妨看看這篇短文。
增加導致改進,減少促成增加。
減少時間,減少成本,減少輸入,減少痛苦,減少工作,減少失敗,無一不是改進。但已存在的,如何減少呢?
增加!增加速度,減少時間;增加效益,減少成本;增加轉化,減少輸入;增加快樂,減少痛苦…
增加導致改進,減少促成增加,增加引發減少。
改進,常令人想到增加,更多的成果,更多的收入,更多的保障,更多的能力,更多的自由…
但只顧增加,那來更多的空間容納?
增加,由減少開始,由減少不必要的開始!
等候,有時是好事,但必須要先知道你在等候什麼。
不知在等什麼,那是虛耗光陰。
不行動,就沒有結果;發展,是有效結果的累積。
我們不知不懂的事物,著實太多。
不知不懂沒有關係,人人皆然,但當我們不知不懂時,理應確認自己的不知不懂,才能改進。
可惜,人的慣性卻不是如此。
不知不懂,令人感覺不好,自然地賦予不知不懂的事物的意義,這叫假設;假設的重點是:它是假的。
改進,由假設到確認。
想清楚才做,絕對是大好事。
但究竟是要想清楚什麼才能做呢?
答不上的,當然那不是『想清楚才做』,那只是拖延而矣。
如果反正不想做,就早點決定不做好了!
改進,必須完成需要的任務。
每逢有任務當前,你會如何開始呢?
有人會順著『必然』的工序,但若『必然』工序的第一步十分困難,我們便無計可施,這亦是拖延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因此不少人會由最易一步開始,但最易的一步,未必是著手完成任務的關鍵的一步。
改進,由最易到關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