『不在狀態』也能令人患病?當然會,不是直接,只是間接。
人『不在狀態』,身體只要有一點不妥,老是想著可能患上大病,那個『不妥』的感覺,加上『可能患上大病』潛意識的資訊,在身體這台資訊交流機器促進下,就會得到『我已患上大病』的結論。
當身體相信『我已患上大病』時,無意識開始配合,為你製造緊張與壓力,最後終於為你實現你的結論-『我已患上大病』。
要脫離這個無意識的自我實現結論,我們需要調整,調整源自潛意識的資訊。
如何調整?再續。
『不在狀態』也能令人患病?當然會,不是直接,只是間接。
人『不在狀態』,身體只要有一點不妥,老是想著可能患上大病,那個『不妥』的感覺,加上『可能患上大病』潛意識的資訊,在身體這台資訊交流機器促進下,就會得到『我已患上大病』的結論。
當身體相信『我已患上大病』時,無意識開始配合,為你製造緊張與壓力,最後終於為你實現你的結論-『我已患上大病』。
要脫離這個無意識的自我實現結論,我們需要調整,調整源自潛意識的資訊。
如何調整?再續。
越來越多人變得冷漠了,皆因越來越多人長期不在狀態!
需要熱誠幹嘛?嘗新。
但在成年人眼光中,嘗新等同冒險;不在狀態,想不通的情況下,險,那能冒?
小孩老是充滿熱誠,東試西嘗,皆因他們心中沒有那個『嘗新等同冒險』的概念。
但,你有沒有發覺,現在的小孩,已提早與熱誠脫勾了。
當你不在狀態時,我們自動進入保護模式,以策安全。
那樣,不管別人在說什麼,也好像在說自己;不管別人是否責罵自己,也覺得他在指桑罵槐。
只因在保護模式下,人變得更敏感而矣。
當你老是想著自己的弱點時,你顯然不在狀態。
為什麼想著自己的弱點?因為擔心!擔心,心內充滿著不好的事,當然不在狀態。
但,老是不知道自己的弱點時,也是不在狀態!
當我們不在狀態時,我們的思想同樣不在狀態。
想不通、腦內空白一片、想法忽左忽右、短時間內不斷推翻自己先前的想法等等,都可能是思想不在狀態的徵兆。
既然不在狀態,堅持也是徒然,只令自己又辛苦、又錯漏百出。
停下來,轉轉身心狀態,方為上策。
人若不在狀態,思維、決策、行動,全都受制。
能察覺自己的『不在狀態』,才能調整,才能重拾狀態。
如何察覺?熟知不在狀態的特徵是也!
第一個特徵:不安。
當你發覺自己在焦慮或憤怒的時候,你就是不在狀態了;沒有安全感下,人變得容易擔心或發怒;在不安的情況下,人會傾向依本能行事-逃避或戰鬥,這是最直接克服不安的方式-取得安全。
但現代社會,逃避或戰鬥,非但不能增加安全,且更火上加油。